qq上600块4小时不限次数_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同城附近品茶_500块上门4个小时电话号码

阅读碎片化现象有待改变

华人时刊 2017年11月20日 09:35

智慧城市 碎片化现象如何打破

张群

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这是江苏省首次将全民阅读以法律的形式作了一个深谋远虑的重大决定。江苏省的这项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创举。

江苏是文化大省,也是出版大省。江苏出版界也出版了不少好书,为了使读者朋友对江苏的书香文化有一个概略的了解,记者分别采访了江苏、南京出版界的几位资深人士,看看他们怎么说、怎么读书的,或许对我们有一些启发。

记者首先采访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马渭源先生。马渭源不但是一位资深出版人士,还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活跃于电视与网络等多个媒体的演说家、明史专家和作家。他已在江苏暨南京、安徽、福建及新加坡、美国等国内多地、海外多国演讲过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明文化,并出版了16本明史专著,2015年还有8本新的明史著作陆续出版。

上网刷手机不能代替阅读纸质书

记者:马老师,此次江苏通过全民阅读法规对社会会有什么影响?

马渭源:我对江苏省的这项规定举双手赞成。如今人们的阅读碎片化,动不动上网、刷手机,而不好好阅读纸质书本。我并不反对这些快餐式阅读,但是网上有许多不堪入目的东西,捕风捉影,内容低下,有的是一拍脑袋写成的;有些人年轻气盛,文化不高,乱用词语,而且语言不规范,你说这些东西有多少文化含量?还有“网络暴力”,根本不能代表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而且错别字很多,这对文化底蕴不高的年轻人来说,容易被误导。

而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等是经过审查并多次反复校对后才出版的读物,在出版过程中以及对于印刷厂均有许多保证质量的严格规定。

记者:既然一本书对于读者如此重要,那么您觉得作者以及出版部门怎样对待这本书呢?

马渭源:我不但是出版者,而且也写书,至今为止在东南大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等出版了20多本书,每次我的书稿写好后,都要沉淀一段时间,然后反复修改五六遍;在正式出版前还要经过三审。

我们搞出版的人,不但是文化工作者,也是文化传承者和文化传播者,要珍惜这件工作,多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东西留给后人,而不是“洒向人间都是怨”。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也反映到出版物上,有些出版社对出版物的处理不严肃,本末倒置,瞄准所谓的市场、读者的胃口,而忽视了质量,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民国期间的张元济、王云五等人,他们既是有名的学者,又是著名的出版家。和这些人比一比,您不感到惭愧么?还有些书籍是所谓的戏说,我认为戏说就是对年轻人不负责任。内容涉及严肃问题的书籍应该正襟危坐地说,而绝不能戏说。

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自己不好好读书,仅凭好恶就得出结论。甚至在提交国际论文时连一条史料出处都没有,真不知道他们是根据什么写出来的。

记者:传承南京文化与全民阅读有什么关系?

马渭源:南京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南京人爱读书,又处在吴、楚文化交接地带,阅读资源很是深厚。南京又是一个移民城市,不排外,我到过中国、世界许多地方,最好还是南京。南京不能只搞六朝文化,要搞大一统的明文化、民国文化。明朝的根在南京,要读懂明朝以后的600年历史,首先就要读懂南京。再说民国文化,一部近代史,大半部在南京,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从朱元璋那里继承来的。

记者:您对海外华人的读书有什么观察?

马渭源: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爱程度甚于国内,我在海外讲学时,来听讲的人就直接用美元买我人民币原价的书。甚至听讲的人中有一半是金发碧眼者。我就问华人:“他们听得懂吗?”有一个外国人答:“我不但听了,还录音录像,以后如有不清楚之处,还可以回放?!?/p>

江苏南京作为文化高原理应率先开阅读之风

接着,记者采访了南京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卢海鸣。卢海鸣不但是一位资深出版人、出版社领导,也写过多部专著。对于这样一位专家,他对于全民阅读有什么高见呢?

记者:您对于此次全民阅读法规的公布,有什么看法?

卢海鸣:法规的公布很及时,江苏也好,南京也好,在全国范围来讲是一个文化高原,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化高峰,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有关。全民阅读法规的公布由江苏率先完成,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记者: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在此次全民阅读活动中,有没有一些配合的举措?

卢海鸣:实际上,我们集团和出版社从2014年初就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了。我们率先在江苏省、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站,开展了诸如出版咨询、免费阅读、图书首发式、读书会等多项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设了两家书吧,即太平门的金陵书苑“墨香缘”书吧和武定门城墙肚中的“垣里书香”书吧。其职能就是免费图书馆,为市民提供免费读书。

此外,为了配合全民阅读,集团所属的报刊如《社区新报》,以及《青春》、《好家长》、《明日风尚》等杂志均开设了相应的专栏。我们还准备在2014年国家公祭读本第一次进课堂的基础上,编写市民读本,并且逐步向全国推广。

为了配合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我社还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编写、出版“中国战区受降档案”等书籍。

记者:听说南京出版社正在组织编写、出版一套“书香江苏”丛书?

卢海鸣:这套书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交办的出版任务,一共16本,江苏省13个城市各一本,另三本分别是《书香江苏》《江苏传世名著》和《江苏阅读遗存》。

记者:您对年轻人的读书有何建议?

卢海鸣:在全媒体时代,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不能认为不看纸质书就是不读书,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电子时代。现在90后、00后,都喜欢在网络上阅读。当然网上阅读不能代替纸质书本的阅读。我们要与年轻人共勉,静下心来,把生活节奏放慢一点,去掉功利心,将纸质书与电子书结合起来读,这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无裨益。

海外阅读法规及值得借鉴的做法

杜辛更是一位江苏出版界的资深出版人,曾先后任省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第一任出版部主任,现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早在2013年,他就关注全民阅读问题,撰写了有分量的探讨文章,而且在自己分管的《长城志》、《大运河志》这两套巨著项目上倾注了许多精力。两套书的出版,将彻底结束有长城无长城志的历史,彻底结束有运河无运河志的历史。《长城志》将在2015年底出齐。

记者:您在世界范围内参加过多次国际书展,能否谈谈海外对于全民阅读的立法以及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

杜辛:在世界范围内,据我所知,全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全民阅读,并提高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高度。美国早在1998年即颁布了《卓越阅读法》,2002年,又颁布了一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韩国早在汉城奥运会前,就强行规定10层以上高楼,投资商必须按比例建公共图书阅览室,在2009年又实施了《读书文化振兴法》;日本2001年颁布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俄罗斯则在2012年实施了《民族阅读大纲》。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自古就有浓郁的读书重教的氛围,全国希望江苏在全民阅读方面带个好头。说起来,这项提案的发起人朱永新还是江苏人呢。

记者:作为出版人,您认为阅读的重要性在哪里?

杜辛:中国现在信息产业发达,电脑、手机早已普及,但网络上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不深刻,缺乏系统性。这样的浅阅读对大脑皮层的刺激浅薄,对人的思想、思维激励不足,对形成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足。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行为偏激、易走偏锋,与大量的浅阅读不无关系。

记者:海外哪些促进阅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杜辛:我在参加一些国际书展时感触颇深。无论是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还是日本东京国际书展,都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当地的教育部门组织学校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到书展上来参观。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不完全认字,读不了书,到书展上干什么呢?原来是到书展上感受书文化气氛的。孩子们参加一些诸如玩偶、卡通类的文化活动,聆听观看各种表演,现场翻阅各种少儿图书,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孩子对图书的兴趣。这种做法令我感动,但愿国内的教育部门也能学学西方这种有效的做法。

记者:您对年轻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在阅读方面还有什么建议?

杜辛:我觉得一个人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要有耐心读书,不要浅尝辄止。海外华人希望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些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做中国传统文化在所在国传播的友谊使者。

读书 生活 东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